学校依托重大考古发掘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2024-06-04 17:10:41
21

5月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蚌埠禹会村遗址考古发掘负责人王吉怀应邀在龙湖西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题为《弘扬大禹文化,传承大禹精神》的主题报告。依托重大考古发掘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

报告中,王吉怀从考古研究者的视角,提供了文献资料、民间传说、考古发现和祭拜活动等了解和认识大禹的路径。在研究大禹文化过程中,王吉怀通过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鲜活的民间传说与考古发掘标本和出土文物的测定、验证、分析,推断还原了禹会诸侯、禹娶涂山、三过家门而不入等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的真实性,并得出“大禹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古代国家(夏王朝)形成关键时期,当处于龙山文化中晚期”“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淮河流域曾出现过比较发达的文化”等结论。

王吉怀认为,通过对大禹文化的系统研究,大禹身上至少体现了七种精神:顾全大局、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积极探索、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严明法度、公正执法的法治精神,为政清廉、卑宫菲食的廉洁精神,民族融合、九州一家的团结精神。大禹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价值的基石,不仅体现了民生观,也体现了大禹的个人修养。讲好大禹故事,弘扬大禹精神,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据悉,2006年至2011年,王吉怀主持发掘的禹会村遗址,位于蚌埠市涂山南麓、淮河东岸的禹会村。这一考古界重大发现,对考证有关大禹的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的真实性提供了重要考古支撑,得到学术界“禹会诸侯在蚌埠”“涂山在蚌埠最可信”的权威论证,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在江淮地区的起源和发展、确立蚌埠大禹文化对国家起源说的重要支撑,具有重大学术价值。2007年该遗址被列入国家文明探源工程,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撰稿:党委统战部;审核:党委统战部 孙涛)


上一篇:下一篇:
首页
院系专业
走进安财
在线咨询